📖汴京之围

2019 年底看到马伯庸的阅读书单上有《汴京之围》这本书,所以就安排进了我的书架,在书架上躺了半年,自身对宋史没什么兴趣,加上阅读靖康之耻这类话题,总是得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心理,最近终于找时间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

全书聚焦于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历史细节,以新闻视角叙述了北宋三年时间由盛世到亡国的经过,比较细致地描绘了宋金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一系列行动。与各朝代末年各种体制问题导致的积重难返不同,荒唐的徽、钦二帝与北宋士大夫集团生生造成了这场连侵略者都意想不到的人祸。

很多人对「靖康之耻」的认识基本停留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或者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想要详细了解这段历史的还是值得读一读这本书,感受一下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最耻辱的事件所带来的压抑感。虽然已经知道了历史结果,但跟随着作者叙述过程的视角,总还是希望在这过程中,懦弱的士大夫集团能做对哪怕一个决策,让百姓能躲过 1126 年汴梁那个寒冷的冬天。(私以为有些部分作者对金人入侵行为有些轻描淡写)

最后,附上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提到的写作目的。能战方能和,所谓的盛世之下,还需权衡好战与忘战的分寸,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为什么要写《汴京之围》?
当我写作《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时,强调的是军事地理对于战略的重要性。但在写作过程中,却有一个时代让我如鲠在喉,这个时代就是北宋末期的靖康时期。这个时代的战争已经超越了军事本身,变成了政治、经济、外交的大拼盘。在《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一本书中,不可能将如此丰富的内容展现,于是我将它单独抽出来,写一本专著,来剖析这个时代。
另外,靖康时期那段历史对于现代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设想回到北宋——三年前,整个社会铺天盖地在宣扬一场盛世,人们普遍相信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力富强,经济繁荣;但三年后国家却灭亡了。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这一时代境况让我有一种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它提醒我们居安思危,在任何时候,危机和盛世只差一步而已。和平并不是一种必然,它要求我们怀着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学习世界所长的同时,避免自大与狂傲。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意识地避免战争,谦卑不是错,错判了形势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任何形势都是环环相扣,一旦迈出了第一步,不仅无法回头,而且也无法把握未来的方向了。
由于研究战争和财政,我也知道战争对于中国社会的破坏性。一旦战争出现,引起的财政失衡很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分崩离析。如今,中国的民族自尊心正处于一个爆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更需要我们随时警醒。